2014年4月7日

清明連假,拋開世俗,與阿媽的閒聊時光......



阿媽的腦子裡有聽不完的俚語
還有勤儉刻苦的小智慧!



每到清明節的時刻,我與弟弟都會回去參與家族的掃墓,

掃完之後就會去阿媽家坐坐,

今年也不例外,唯一不同的是,阿媽的年事已高,

無法變出一道道好料理,嘴裡一直唸著中午要吃什麼,

我和弟弟便隨口說不餓,反正巷口還有小7可以解決,

一坐下沒多久,閒聊幾句後,我和弟弟就輪流打瞌睡.........

............(放假一定是很晚睡.....)

電視上播著我們愛看的棒球比賽、籃球比賽,

阿媽也不會覺得無聊,看得很仔細,

阿媽: 吼,這白球這麼小顆,怎麼打得到啊?

我:  嘿啊,這個要訓練的。

阿媽: 他們接球有手套可以用喔!

我: 對啊,這樣比較安全。

阿媽: 嘿啦,安全比較重要,另外一種球吼,好多人搶一顆球,

就比較危險啦,還會打起來咧,

我: os (阿媽應該是說籃球吧) 看完田中將大後,轉到火箭隊的比賽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阿媽: 嘿啦,丟系這啦................

阿媽: 嚇死人,這黑人白人這麼大隻喔.......

在醒醒睡睡,然後出去吃完午餐後,回來我便開始與阿媽聊聊往事,

聊阿公四兄弟打拼的故事,聊父執輩兄弟姐妹的543,聊以前的農家生活,

聊一位已過世的姑姑,聊聊她們那個年代的 "妯娌" 是如何地"矯情"

在那約莫5、6個小時的相處,突然看到了很多小時候的人事物,彷彿時光倒轉.........

這是一位80好幾的長者,帶我去的旅程,親戚總是說有時間要常常回來陪阿媽,

這次的回鄉,總覺得是阿媽在陪我們,也講了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,內心慚愧不已...........

雖然說社會與時俱進,不應該食古不化,但長者的努力過程,還是很值得我們效彷的。


一、勤勞刻苦不抱怨

物質缺乏的年代,不工作當然沒飯吃,做農事、養小孩、做家事,

婦女們通常地位不高,卻做著大大小小的雜事,為的就是打理這個家,

只要為了整個家族好,就不能太計較,當時的工作分配,

大伯公負責錢的管理,其他的兄弟負責各自分配的田地,

連兄弟間的兒女讀書..........等等,都要向大伯公申請,討論,

阿媽生得最多,其他人怕分配不均,便提議不要讓所有的小孩都讀書,

一部份先來幫忙農事,為了讓孩子有基本上學的權利,

阿媽只好更努力的工作,,由於阿公腳受傷行動不便,

阿媽不想讓人說閒話,就擔起一肩的粗重活來幹,到現在阿媽的脖子後面,

還有圓圓大大的肌肉瘤...........

那是對孩子的愛,對家庭的愛,那是面對問題,選擇接受,

選擇努力,無私的愛。


二、真切的陪伴

喜歡球類的運動,看起球賽總是津津有味,看一整個下午也無所謂,

但是不喜歡的人,就算是看一分鐘也嫌太多,即便我自己的老婆,

也撐不了多久,那天,阿媽就這樣陪著我們,看一整個下午的電視,

突然覺得,是她很用心地在陪著我們兄弟倆,穿插著一些家族趣事的閒聊,

~~很單純、很鄉下,但很快樂。


三、用不完的關心和愛

下午的時光,聊到了一位上天堂的姑姑,小時候我們只要有回鄉下,

就會順路去拜一下,這幾年因為忙,路線也變了,就比較少去了,

於是我便問了阿媽,姑姑的故事,講到心酸處,阿媽還是忍不住眼眶紅紅,

姑姑在8歲時出遊,跌倒受傷撞到頭,回來也不敢說,之後就送醫院觀察,

沒多久就被天使帶走了,阿媽生了三個兒子 五個女兒,

我看著阿媽說故事時的神情,了解到所謂,手心手背都是肉,

五根手指雖不一樣長,也都是心頭肉,我怕阿媽情緒太過波動,

於是便趕快轉移其他話題。


四、不說話,卻將所有事物看在眼裡,是長者的智慧


鄉下是個有趣的地方,從小在農村長大,體會到很多人情味,很多幫忙,

也聽過很多家族間的爭吵,八卦,長大後,出了社會,比較少回去,

一直沒有好好的了解,這些親戚近況,沒想到阿媽居然能一一分析,

還知道有些話只能對某些人說,有些人千萬不能說,

長者對以前的事記得清楚,對現在的是非,看得清楚,也看得平淡。



從城市到鄉下,從複雜到簡單,從過去到現在,

有時候覺得,認真生活,努力打拼的時代,有一種單純的美好,

現在的人,懂得太多,做得太少,總希望社會能改變,

但沒有人付出,豈能期待改變。



每個人必須要這樣時時警惕自己,時時思考這個問題:

「你的人生是要幹什麼?你的存在是讓這個世界更好還是更壞?」


記得一個概念:「a  的 n 次方」。當 n極大時,a 小於 1 的時候其值趨於零;


a 大於1 的時候則逼近無限大。你願意付出多於你從社會擷取的,


這個社會就變得更好。反之人人都想要比付出的拿得更多,這個社會就會毀滅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....................... 柯文哲 醫師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